当前位置: 首页 > 旅游 > 安陆轶事

安陆藏书文化

浏览次数:2713 次 分享到:
字数:3279字体:[ ]视力保护色:

安陆藏书文化

 


 

安陆为鄂北古邑,也是历史上的地域文化中心。历代文人墨客均富于藏书,除州府学堂的藏书外,私家藏书很多。

一、宋代几位重要的藏书家

安陆有史可查的藏书事业起于宋代。两宋时期是我国经济、思想、文化、科技大发展时期,其间雕版印刷术逐渐成熟及广泛运用,使古代图书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。宋代的藏书事业不仅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,也为我国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
(一)宋初安州刺史江正

江正,江南人,字元叔。五代时仕南唐李煜。宋太祖立,同樊若水献下江南之策,江正为内应;归宋后仕至比部郎中。性喜藏书,尝为越州刺史,吴越藏书甚多,遂多方借本誊写,及破江南。共得遗书数万卷。晚年任安陆刺史,尽载其书以归,筑室藏之。卒后藏书悉散佚。南宋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记载:樊若水与江氏子共谋。江年少而黠,时李主重佛法,即削发投法眼禅师为弟子;随入禁苑,因遂得幸。法眼示寂,代其住持建康清凉寺,号曰小长老。眷渥无间,凡国中虚实尽得之。先令若水走阙下,献下江南之策,江为内应,其后李主既俘,各命以官。江后累典名州,家于安陆,子孙亦无闻。

郑獬《江氏书目记》记载:旧藏江氏书数百卷,缺落不甚完。予凡三归安陆,大为搜访,残帙遗编,往往得之闾巷间无遗矣。仅获五百十卷,通旧藏凡千一百卷,江氏遗书具此矣。江氏名正,字元叔,江南人。尝为越州刺史,越有钱氏时书,正借本誊写,遂并其本有之。及破江南,又得其逸书,兼吴越所得,殆数万卷,老为安陆刺史,遂家焉。尽辇其书,筑室贮之。正既殁,子孙不能守,悉散落于民间。火燔水溺,鼠虫啮弃,并奴仆盗去,市人裂之以藉物。有张氏者,所购最多。其贫乃用以为爨,凡一箧书为一炊饭。江氏书至此穷矣。然余家之所有,幸而仅存者,盖自吾祖田曹始蓄之,至予三世矣。于余则固能保有之,于其后则非余所知也。故记盛衰之迹,俾子孙知其所自,则庶乎或有能保之者矣。书多用由拳纸,方册如笏头,青缣为标。字体工拙不一,《史记》、《晋书》或为行书,笔墨尤劲。其末用越州观察使印,亦有江氏所题。余在杭州,命善书者补其缺,未具也。

对于江氏藏书的变迁,王明清感慨系之,作诗曰:笏头方册由拳纸,一箧书还当一炊。亦似江南新下日,念家山破不胜悲。

(二)宋代《道藏》的集大成者张君房

张君房(约964—1044),字尹方(或允方),安州安陆人,景德二年(1005)进士及第,曾任尚书度支员外郎、集贤校理、钱塘知县、著作佐郎、祠部员外郎、直集贤院、随州知州等职,69岁致仕还乡颐养天年,卒年80余岁。明《一统志》记载:“张君房冢,在安陆县东南董店,俗呼张金紫坟。”《大清一统志》记载:“宋张君房墓,在安陆县南二十里,董店俗呼为张金紫坟。”张君房著述甚丰,除编纂《云笈七签》外,著有《乘异记》、《丽情集》、《科名定分录》、《潮说》、《脞说》等。《麈史》记载,张君房藏书万卷,是安陆著名的藏书家。令狐揆常入城至张君房家阅书,或借书而归。令狐揆是安陆名儒,致仕归籍,著书抚琴,耕钓自娱,是张君房晚年好友。王《默记》记载:“张君房,字允方,安陆人,仕至祠部郎中、集贤校理,年八十余卒。平生喜著书,如《云笈七签》、《乘异记》、《丽情集》、《科名分定录》、 《潮说》、《脞说》之类甚众。知杭州钱塘,多刊大字版携归,印行于世。”

(三)书香世家王氏家族

宋代安陆王氏家族人才辈出,是有名的书香门第。其代表人物一是王得臣(1036—1116),字彦辅,自号凤台子,安州安陆人,曾任司农少卿,后致仕回籍,闭门著书。王得臣家中藏书极为丰富,为他广泛涉猎前人的学术著作提供了有利条件,他的笔记体著作《麈史》史学价值很高。二是王铚,字性之,其父王萃是欧阳修的弟子,著有史学著作《默记》。据南宋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记载,其先祖王昭素是宋初著名经学家,早岁登科,游宦四方,留心典籍,藏书近4万卷。北宋元符年间曾卜筑安陆,将其藏书置其半于新居。这些书籍建炎中悉被陈规“载之而去”。绍兴十年(1140)陈规守顺昌府,王氏家族藏书悉为陈规所有。

二、明代安陆藏书家

明代学术文化繁荣,印刷业更加发达,士大夫藏书之风愈益普遍。安陆籍学子如曾任四川巡抚的张瓒、曾任贵州巡抚的高、曾任江西巡抚的何迁等都富于藏书。其中,酷爱刊刻和收集藏书的,是何迁、何宇度父子。何迁、何宇度父子是远近闻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,搜集、保存、印行了不少古代典籍。明嘉靖三十九年,何迁刊印欧阳修的《欧阳文忠公全集》一百三十五卷,并刻印王安石《临川先生文集》一册;明嘉靖四十年,何迁刻印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《象山先生全集》三十六卷,今天成为武汉大学图书馆、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籍善本书。

何迁政事之余,搜罗大量私人藏书,游历书海,著作丰富,有《何吉阳文集》二十卷、《吉阳山房稿》一百卷,及《易意存疑》、《江台政略》、《学旨测言》、《全楚志》、《友问集》,《德安郡志》、《世行录》、《隐淑集》等著作。嘉靖四十一年十月,何迁告老还乡,依托家中藏书,创设吉阳书院,设席开馆,讲授经义。负笈求学的有数十百人。凡家境贫寒的士子,他都供给资费并加以勉。  

三、清代安陆藏书家

清代,德安府城李道平为累代簪缨之家,富有藏书。李道平字遵王,号远山,又称上先生。他的高祖李梧万历五年来安陆做儒学教谕并定居下来。曾祖李之华、祖父李文一都是秀才,家中积累的藏书居德安府之冠。李道平“师门授受,具有渊源”,读书不避寒暑,食则以书佐席,且食且览,日无虚晷,因积弱患劳嗽,遂成呕血症,每呕必旬日始瘥,虽寝疾犹沉吟不辍。李道平倡修元儒赵复江汉先生生祠,收授生徒,讲习其中。他博通经史,精研《周易》,酷爱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,参照清儒惠(栋)、张(惠言)之学,将自己研究所得《撰成周集解篡疏》三十六卷。后编修王懿荣奏请以当代人所著诸经疏义,颁行学宫时,《纂疏》名列第一,公认是疏注《易经》较好的书,被刻入《湖北丛书》。李道平藏书多为明末清初的刻本,现安陆图书馆藏有“有获斋”、“远山”、“蒲眠”、“余家藏书”等李氏藏书印记的古籍69册。

清代安陆著名的藏书家还有咸丰年间曾任衢州知府的刘国光。刘国光,安陆城关人,咸丰壬子科举人,先后任工部屯田司行走、浙江司员外郎、刑部郎中、福建道监察御史、兴化知府等职。光绪七年任浙江衢州府知府。为帮助当地生员读书,他将随身所带周兆基《佩文诗韵释要》抄本校刊梓行。《佩文诗韵释要》是在《佩文韵府》和《佩文诗韵》的基础上撰成,分韵一百零六部,收字注释力求简明,是清代流传较广的韵书。

刘国光及其侄子刘、刘侃、刘蕃都是安陆的藏书大家。刘书斋名“龙象阁”,藏有多种古籍珍本,如经过著名学者周星诒收藏和手校的清抄本明夏完淳编录《三子新诗合稿》;经过清代名画家黎简批点的武英殿聚珍版《后山诗注》;经过清末著名藏书鉴赏家方功惠收藏的宋荦本《中州名贤文表》;清代禁毁的《八家古文精选》等,都是十分珍贵的抄本和刊本。刘还是校书家,他收藏的明修德堂刊本《元文类》,曾用十多种书校雠,历时五年。安陆上报国家69种古籍中,刘收藏的批校本就达18种。图书馆今存钤有“龙象阁”、“仲武”、“中武”、“花浦村塾”、“佩娟女士”、“安陆刘珍藏图书金石之印”、“安陆刘”、“仲武校读”、“仲武手校”等刘藏书印记的古籍434册。这些书籍均藏于安陆图书馆。

晚清时期的程健斋父子也是藏书家。程健斋(1851—1928)名道恒,自号绀泉饮者,诗人、语言学家,寓居白兆山西麓程家冲,光绪乙亥举孝廉方正,以老母在堂不赴廷试。其家世著清德,父程瑚公为清咸丰年间贡生。程健斋以课读为业,在绀珠泉畔设帐教学,“性好客,有为碧山绀泉来者,无论识与不识,莫不款接,以故门多不速之客。日久无客至,即为之不乐。”古白兆寺清末毁于战火。程健斋筹资重建,在李白读书台重建太白堂。其子程家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,曾在民国司法部、交通部任职,后回籍闭门著述。日寇听说他蛰居程家冲,百计搜访。程避居深谷,誓不与日酋相见,表现崇高的民族气节。程家3000余册藏书,悉赠武昌华中大学图书馆。

晚清民国时期,安陆藏书丰富的还有吴泌和寇煜等。吴泌藏书的内容广泛,经史子集、新旧学说无不收罗。他的“研桂书屋”留存于世的书籍达1664册。寇煜也是藏书世家,图书馆藏有“息亭”、“晚香旧主”、“寇氏珍藏”印记和题名的书71册。《何吉阳诗集》五卷系清代寇氏抄本,今存安陆图书馆,被列入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。安陆第一部县志,即康熙五年(1666)《德安安陆郡县志》也系寇氏珍藏。

1949年安陆解放后,即设立县图书室,后改为县文化馆图书室,陆续开展图书收集工作。据1951年《县文化馆接收图书调查表》载,仅城关吴泌、刘侃两家,就接收其藏书3197册,其中吴泌1664册,刘侃1533册。1955年,县文化馆统计有古籍线装本669种5023册,古碑帖105种205册。1978年,新成立的县图书馆统计有古籍线装本915种6073册。这6073册古籍书,绝大部分来自私家收藏。其中有印鉴可考,或题名可据者,计有李道平、李守南父子,刘国光及其子刘睿、刘侃、刘蕃,还有吴泌、张思睿、寇煜等。清末民初,安陆的私家藏书大家近百家,如陈学、陈、陈廷钧、陈培根、赵俨威、程逸滨等都是藏书世家。这些藏书世家数代苦心孤诣,多方搜罗文化典籍,对安陆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。(朱绍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