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便民服务 > 常见问题

生活中用药易陷入哪些误区

浏览次数:1196 次 分享到:
字数:730字体:[ ]视力保护色:

选药购药方面:

  误区一:贵药就是好药。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、成本、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,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药厂生产的贵,进口药就更贵了。如硝酸甘油和一些抗过敏药物,功效明显但价格不高。因此价格不是衡量药物好坏的唯一标准,关键在于要对症。

  误区二:新药就是好药。市面上,各类新药层出不穷,让人难辨好坏。有些药物仅仅只是改变剂型、包装、名称,药理作用并没有什么提升。

  误区三:进口药就是好药。有不少进口药物,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疗效,但不是所有进口药都值得推崇。因为进口药多是按国外配方制作,与我们国家人种和体质并不是完全契合,因此购药还是要听从药师的建议,多看看临床疗效。

  自我用药方面:

  误区一:“老毛病”现象。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,或“老毛病”复发,凭经验自行购药。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,而产生药源性疾病。看起来相似的疾病,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。反复使用一种药,也容易产生耐药性,达不到应有的效果。

  误区二:随意增减药物用量。有些病人不能按时定量,疗程不分长短,漏服、乱服现象经常出现。主要原因表现在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;工作忙忘记服药;治病心切急于求成乱服药,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品种。这种不规范用药,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,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。

  误区三:模仿他人用药。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,感觉症状相似,自己也跟着吃。这种用药方式,忽视了同类病人的个体差异性。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,不仅症状不同,而且病因也不同,有的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,有的可能是绿脓杆菌引起。在病因不清、不同的情况下,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,轻则无效,重则延误病情。

  误区四:多药并用。不少人有这种心态,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,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,这是很危险的。药物配伍得当,可以增加协同效果,若配伍不当,药物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,相互拮抗,欲速则不达。临床上,一般一种药物能够解决的疾病,最好不用两种。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,只是多和少的问题。